战疫抗灾与新型开放经济专栏

  •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经济复苏之路探索——来自意大利的启迪

    朱民;唐朝;郑重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当前全球已进入抗疫与经济复苏并行阶段,本文以意大利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全球复工复产与经济复苏之路。意大利经济的供需两端在局部封锁、全国封锁、停工停产的疫情防控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冲击,出口、就业出现大幅恶化,预计上半年的经济萎缩将达13%。随着疫情进入平台期、复工复产进程的开启,意大利的经济复苏又面临着疫情二次爆发、家庭消费承受永久损失、产业链运转恢复缓慢、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部分产业链外迁、宏观政策空间有限等困难与挑战,全年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已成定局,亟需欧盟及欧央行的强力支持才能有效降低意大利坠入长期萧条的风险。

    2020年04期 v.27;No.251 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下载次数:2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WTO研究

  • 国有企业商业考虑原则:规则演变与实践

    张斌;

    十多年来,美国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及其"竞争中立"原则纳入新一代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但其主导协定正式文本的国有企业章节却从未界定该原则,而是频繁采用"商业考虑"表述。原因何在?对商业考虑原则在多边、区域和主要国家国内规则中演变和实践的考察表明,首先,该原则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初就被美国作为国有企业主导国家参与体制的基本原则,并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美国国内法和其主导的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竞争中立和商业考虑两原则内核一致,前者纠正本国国有企业因所有权所致不公平竞争的原理和方法与基于商业考虑原则的反补贴规则本质相同。

    2020年04期 v.27;No.251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国际发展合作

  • 中非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非洲金融市场发展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王珊珊;黄梅波;

    中非金融合作是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之一,是中非合作发展的新亮点。2018~2019年中非金融合作不断推进,但双方的金融合作仍处于较浅层次。在中非双方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妨碍中非金融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金融发展差距较大。本文基于非洲金融发展的视角,采用1996~2017年47个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非洲地区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口商品额、资本项目开放对非洲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是正向显著的,接受援助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则是不稳健的,这是因为援助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受其方式、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2020年04期 v.27;No.251 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非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挑战与路径分析

    计飞;

    非洲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自然延伸,是未来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冲击,全球经济正面临着较大压力。中非双方应充分利用已达成的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区协定和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的历史契机,加快推进中非自贸区布局,及时化解所面临的若干障碍。在对非自贸区建设过程中,中国需要综合考虑自贸区谈判的时间成本和非洲大陆的实际,合理利用非洲大陆现有的制度性安排,密切关注各方关切所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发挥非盟在中非自贸区建设中的协调作用,在维护中国正当利益的基础上审慎布局对非自贸区建设,适时选择最佳的自贸区建设路径。

    2020年04期 v.27;No.251 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

    陈汉鹏;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关注的永恒话题,而针对全球最不发达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尤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含26个SSA国家在内的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1985~2015年样本数据,对SSA国家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SSA地区内部国家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即在控制了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等条件之后,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拥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第二,在全球范围内SSA国家的人均收入会向其他更为富裕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条件收敛,但是当SSA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均值的20%水平以后,该条件收敛效应就会被抵消;第三,在控制了政府稳定性、民主问责制、法律和社会秩序等制度变量之后,尽管SSA国家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收敛的瓶颈值并未消失,但该瓶颈值得到了显著放松,其人均收入在达到世界其他地区人均收入均值的35%以后,条件收敛才会停止。可见,落后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上赶超的"后发优势"是阶段性的,而通过营商环境等制度性因素的改善能够延长后发优势的持续时间。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实现全面脱贫,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0年04期 v.27;No.251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丛

  • 大麻合法化的欧洲逻辑:价值博弈与法律平衡

    李岚林;

    仅仅通过将毒品非法化的禁止性立法来遏制毒品产业和控制毒品消费并非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果消费市场对毒品的需求足够高,地下黑市就会繁荣起来。大麻立法的"禁止性模式"不仅无法减少大麻市场的泛滥,反而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甚至给刑事司法系统带来沉重负担。自本世纪初以来,国际上大麻合法化运动迅速蔓延。大麻零售合法化的"咖啡馆制度"和大麻种植合法化的"大麻社交俱乐部"成为欧洲大麻产业合法化的模式。欧洲各国自下而上推动的大麻合法化的改革,引导了欧洲国家层面乃至欧盟层面在不断博弈中寻求平衡:欧洲各国当局不断修订大麻立法整体呈现出刑罚轻缓化走向;欧盟层面也制定了统一的最低限度标准,在辅助性原则下实现大麻管控的多层次治理。

    2020年04期 v.27;No.251 66-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9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的国际法依据

    袁江平;欧福永;

    开展境外追逃追赃的国际合作是最有效的打击跨国跨境犯罪、腐败犯罪的手段。我国先后加入了多个国际公约以更好地开展追逃追赃的国际合作,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也与多个国家签订了相关的引渡条约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这些多边、双边条约为我国的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要在西方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的现有国际追逃追赃制度框架下完全实现自身诉求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必须结合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我国可通过加强双边、多边条约的签署,与国际立法接轨,完善我国引渡制度,刑事司法协助制度,明确资产追回的主体,借鉴英美国家的民事没收制度与资产分享制度,在新出台《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追逃追赃的国际合作制度。

    2020年04期 v.27;No.251 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1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人工智能与管理

  • 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推荐

    李欣琪;张学新;

    个性化推荐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信息,预测用户的兴趣偏好并进行推荐,通过影响用户的消费行为,从而产生经济效益。个性化推荐历经了基于统计学、基于内容、基于协同过滤、基于社交网络和混合式推荐的发展历程,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然无法令人满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为个性化推荐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回顾并分析了现有个性化推荐的主要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然后根据管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模型,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推荐需要以人为本,关注用户特征,通过构建用户认知模型,评估用户心理抗拒程度,建立不同用户的消费动机模型,建立更全面的推荐评价体系。

    2020年04期 v.27;No.251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2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客户服务中人工智能情感胜任力模型和测量指标构建

    邓士昌;田芊;林晓祥;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应用于客户服务领域,然而多项研究却指出用户对AI服务的体验并不满意。人们普遍认为AI客服不如人类服务者"善解人意",但对于服务型人工智能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情商"能力,现有研究却缺乏探讨。本文采用"他评"的思路,基于757名用户调查数据结果,构建了拟合良好的AI客服情感胜任力模型和相应的测量指标,认为未来的服务型人工智能应该具备情绪感知、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能力。该模型和测量指标为今后在技术和管理上发展更具"情商"的服务型人工智能、提高用户对AI客服的满意度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27;No.251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2K]
    [下载次数:1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法律的再生:人工智能时代的凤凰涅槃

    季若望;

    人工智能的全面崛起对传统的法律职业、责任主体、因果关系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挑战,进而引发了令人瞩目的"法律死亡论"。然而,弱人工智能缺乏"意志能力",无法被视为法律主体看待。而深度学习基础所依赖的相关关系的探寻亦无法替代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的重要作用,无法动摇传统法律体系的根基。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位始终在于"辅助"和"完善",而非"主导"和"替代"。借助人工智能,传统法律职业中大量低效工作所消耗的生命力将得到解放,法律中的因果关系、"理性人"模型等传统体系要件将进一步实现精细化。同时,法律也会借由人工智能之手完善相对的公平化。法律并不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刺激下经历"死亡",反而会借助智能时代完成自我革新,是为"法律的再生"。

    2020年04期 v.27;No.251 11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