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探索

  • 数字经济发展与出口企业加成率——兼论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袁瀚坤;岳明阳;韩民春;

    数字经济发展正深刻改变当下的全球贸易格局,对提升出口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并使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样本,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出口企业加成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成本和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发挥作用的两条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东部地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非国有出口企业和低制度壁垒地区出口企业加成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出口企业加成率离散度,显著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2024年05期 v.31;No.276 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智能制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就业结构转型的视角

    张凤云;王希元;

    直觉上,智能制造的“机器换人”效应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基于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理论机制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制造业内部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在两种生产方式替代弹性较大的条件下,智能制造将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使劳动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导致经济系统整体的劳动收入份额上升。进一步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佩恩表和世界银行的跨国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智能制造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替换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且按照人均收入水平、人口红利阶段、不同国家类型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智能制造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越显著。机制检验验证了理论假说,即智能制造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驱动就业结构服务化转型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为探寻兼顾智能化转型和收入分配改善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2024年05期 v.31;No.276 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中国老年人收入的结构特征——兼论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

    夏会珍;王亚柯;

    本文采用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的收入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老年人总可支配收人水平显著提高,其中与2013年相比,2018年我国老年人来自个体工资性收入、家庭转移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性收入的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其涨幅分别为288.6%、172.5%和50.9%;(2)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相比2013年,2018年老年人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幅增加,来自家庭转移性收入的比重略微增加且相对稳定,来自社会保障性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但其仍是老年人收入的第一大来源;(3)与未参保老年人相比,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收入水平较高,尤其是参加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商业等其他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但与2013年相比,2018年养老保险的正向作用有所减弱,保障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商业等其他养老保险对城镇老年人与老年女性收入的正向作用较大。据此,需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逐步缩小各类型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充分发挥其养老保障功能。

    2024年05期 v.31;No.276 36-4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型开放经济

  • 创新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基础及挑战与对策研究

    曾绍龙;傅沁怡;纪曼;

    新质生产力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质”的变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跨越的主导力量。只有高水平科技的创新与自立自强,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本文从理论基础、关键特征和形成条件三个维度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而人才储备、创新成果和新质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需要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协同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向发力,紧抓创新源头,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2024年05期 v.31;No.276 4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1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管理世界

  • ESG评级与战略激进度:冒进还是控制?——基于商道融绿ESG评级准自然实验

    郭震;王永伟;刘晶;

    随着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进ESG评级对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商道融绿金融机构2015年ESG评级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深入探究了ESG评级事件对企业战略激进度的外生冲击。研究结果表明,ESG评级对企业战略激进度有抑制作用,这一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ESG评级通过减少管理者短视行为和高管股权减持抑制企业战略激进度,防止企业战略激进度过高带来冒进风险、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ESG评级对战略激进度的影响机制对大企业、新企业的影响效果更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高、企业账面市值比高的行业,ESG评级对企业战略激进度的抑制作用会减弱。本文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完善ESG评级的经济后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31;No.276 6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1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董事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机制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李井林;罗英祥;

    新发展理念下企业环境责任表现(E)、社会责任表现(S)和公司治理表现(G)是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系统驱动企业实施ESG战略行动从而提升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董事会的性别特征视角出发,使用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女性董事对企业ESG表现的具体影响效应及促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女性董事对企业ESG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女性董事更加注重企业实施ESG战略行动,从而能够提升企业ESG表现,且分维度检验结果表明女性董事对企业环境责任表现、社会责任表现以及公司治理表现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第二,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女性董事主要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社会捐赠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的三重机制提升企业ESG表现。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女性董事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效应在环保敏感度低行业、竞争程度低行业、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第四,经济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女性董事通过提升企业ESG表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结论为企业ESG表现驱动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基于公司治理、ESG表现、女性董事地位的视角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2024年05期 v.31;No.276 8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数字知识工人“加班同意”的双重社会建构

    秦文佳;吴晓锋;

    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加班现象显著、加班文化盛行,知识工人对加班文化更多的是集体默认和遵从。知识工人的“加班同意”何以可能?研究表明,互联网企业知识工人加班同意经历了组织化建构与个体化驱动的双重社会建构过程。组织化建构阶段,互联网企业不断将市场竞争压力传导到组织内部的团队和个人,经由劳企互动推动加班的集体默认与同意。个体化建构阶段,由于知识地位的相对下降以及市场可替代性的增强,知识工人承接组织生存竞争压力以及行业规则影响,将加班规则内化为行为惯例,产生个体自驱力,形成加班自愿与顺从。为此,一方面要加强知识工人劳动保护,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注重呼吁的制度吸纳,同时提升企业价值链地位,减少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与实现知识工人的自主劳动之间寻求平衡。

    2024年05期 v.31;No.276 10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应用与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基于社区参与的中介效应研究

    李鸿渊;孙莉莉;

    数字化和老龄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渗透到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新进入老年期的低龄老年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将研究聚焦于低龄老年人群体,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低龄老年人满意度的作用机制,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数字化应用对低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于不使用互联网的低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第二,社区参与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在数字化应用对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第三,不同文化水平的低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高学历的低龄老年人比低学历的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基于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本文对于如何提升低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24年05期 v.31;No.276 11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