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凯华;刘梦晴;崔京源;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技术封锁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产业出口韧性成为各国应对外部冲击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最新的OECD-ICIO(2023)数据测算分析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韧性的演进动态,探讨其服务化转型对产业出口韧性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结果表明,由于服务投入国别来源的限制,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并不必然提升出口韧性,只有根植本土的国内服务化转型才能促进韧性提升。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先进制造业国内服务化能够通过进口多元化效应与国内价值链延长效应促进出口韧性提升,并且在进口能力更强的OECD成员经济体与内部整合能力更高的样本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进程中,既要立足超大国内市场,又要结合价值链序贯生产特点,稳步有序地助力出口“稳中有韧”目标的实现。
2025年05期 v.32;No.282 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景睿;王佳梓;
本文通过构建行业层面的数字经济渗透指标,利用2007~2021年40个国家15个制造业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渗透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演变之间的关系。从总体影响效应来看,数字经济渗透对一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高度和参与深度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国别差异看,数字经济渗透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更大,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作用更强。从行业要素密集程度看,数字经济渗透对提升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高度和深度的正向作用效果最强。从数字化投入来源看,来自国外的数字经济渗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边际影响大于来自国内的数字经济渗透。从影响路径看,数字经济渗透通过促进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驱动制造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高端攀升,其中产业智能化的影响作用最大。
2025年05期 v.32;No.282 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恩宇;赵浪;肖秋香;
评价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探析区域差异与时空特征,并对驱动因素进行识别,对实现我国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力技术化、绿色化、数字化维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发展上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2)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在缓慢扩大,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从时空演进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多极化现象正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呈现出总体向外扩张的特征,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减弱,重心迁移上呈现出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4)从驱动因素识别来看,政府支持力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数字化服务消费水平的影响力度强于其他驱动因子,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其他因子的交互影响是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2025年05期 v.32;No.282 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