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乃根;
本文从近期与中长期两个角度试图评估我国入世的利弊以及对国内体制的影响,提出要加快改革国内体制,适应WTO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需要,并反思WTO体制的三大特征,强调深入研究WTO规则,以趋利避害,努力使我国利益最大化。
2006年1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泰锋;
入世五年来,中国用自己的实践和不懈的努力在WTO中树立了一个“重承诺、负责任、守信用”的大国形象。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不仅使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且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激励了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向前发展的动力和信心。2006年12月11日之后,中国入世将迎来后过渡期,这既是一个阶段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进入后过渡期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是中国将从入世承诺约束下的开放转向WTO框架协议约束下的整体开放。因此,后过渡期应对入世的工作更复杂、更繁重、要求更高,我们绝不能因为目前国内产业尚未受到严重影响而放松警惕。后过渡期“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和核心是开放的选择问题,包括开放的领域、程度、时间表及进程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是从规避风险或风险最小化的角度,积极稳妥地采取开放措施。
2006年12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竹俊;
新的经济技术条件给美国原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带来了很大冲击,新技术产品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客体也带来了新的困扰,而垄断的新特性也对知识产权的规制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美国重新认识了国内外的经济环境,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美国核心利益之所在,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淡化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推动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一体化,弱化对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制以谋求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2006年12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怀霞;
WTO有关投资的协议,是对国际投资法的完善和发展,其对各国的投资法律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到当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各国贸易政策的整合力度,由主要对边境关税的调整逐渐转向对非关税措施的规范,由单纯的贸易调整进而向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投资、知识产权等各个领域扩张。其中WTO涉及投资的各项协议构成当今国际投资法的重要内容,并对成员国的投资法律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应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的外资法加以调整,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外资法律环境。
2006年12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琼;许志瑜;郑守桓;
“GATT1947”第4条电影片特殊条款在GATS制定前已经对电影片贸易进行了规定,由此引发了电影片为货物抑或服务以及GATT为何对电影片予以特殊保护的问题。美国与欧盟在视听服务贸易中的文化政策存在激烈冲突,反映了贸易与文化间的紧张关系。由于贸易自由化对文化多样性存在威胁,因此,在WTO框架内的“文化保护”具有正当性。我国的视听服务产业应有限度地对外开放,确保多元的视听内容来源,同时在设定具体的文化保护机制时遵循比例原则的要求。
2006年12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谷永芬;张跃;
随着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政府需要按入世谈判的承诺,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作为服务业分支的物流业必将面临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政府与企业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快速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壮大,与世界接轨。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提高我国物流业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深入探讨了后过渡期电子商务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趋势,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2006年12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缪承雄;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中小外贸企业则更是我国扩大出口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近年来内外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众多中小外贸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其中尤以融资难为甚。此文试图通过中小外贸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分析来说明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2006年12期 34-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金平;
企业不应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成本资料不真实、成本核算不规范、应诉成本高和没有足够的应诉资金。解决的办法是应用电算化精确核算成本,减少成本核算误差。另外,要使企业积极应诉,企业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应诉;本文提出了成立应诉基金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2006年1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正>~~
2006年12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