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溪;纵观近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世界经济始终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轮回。这种轮回交替发展的实质根源于要素配置和资本运动规律所驱动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具有规律性、长期性和趋势性。这种产业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加之他们经济内部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使得国别、地区经济不平衡问题凸显。根源于全球化产业转移形成的世界经济结构性不平衡,在多边和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全球化便利的推动下得到强化,其深层的原因是资本逐利本性、国别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不平衡、贸易规则制定权不平衡、贸易福利分配不平衡、区域经济合作不平衡、资金流动不平衡、以及货币定价体系不平衡所共同决定的。美、日在战后的经济变迁充分说明了产业转移规律对于贸易地位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核心作用,对中国这种正在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客观分析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根源,认识到这是一种新均衡的实质,进而明白世界经济没有不平衡,不平衡的是中国的内部经济和及其外向型经济。事实上,近几年中国的双顺差是世界经济失衡的结果而非原因,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的同时,必须从市场化改革入手,加大上游管理体制改革与上游政策法规的调整力度,逐步建立起市场调节国际收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发挥协同调节作用。
2007年03期 No.15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