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特栏

  • 全球化挑战、国际经贸治理体制改革与中国的参与

    易小准;周汉民;罗伯特·库普曼;

    2020年10月18日,正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世界贸易组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共同主办,我校贸易谈判学院、世界贸易组织讲席(中国)研究院、WTO亚太培训中心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基地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与中国改革开放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2020国际经贸治理论坛"在我校古北校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是"上海开放经济论坛"的系列论坛之一,也是我校60周年校庆重要的高端学术会议,得到了世贸组织讲席计划的支持。来自商务部、上海市、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及我校师生共16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近年来,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多重挑战,世界也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全球大流行不仅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冲击,也给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治理带来新的重大挑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研究和教育的单位之一,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不仅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建校60周年,也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而26年前的1994年,本刊以《关贸动态与研究》之名创刊,次年又随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而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由此而伴随中国复关/入世20个年头,并于2014年随学校更名升级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而再次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以此渊源,值此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借本次论坛,本刊整理并萃取了三位重要嘉宾的真知灼见,以飨读者,亦以此纪念学校60周年校庆,乃至以此表达对风雨中的WTO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希冀与支持,以及对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经贸治理的期待。

    2020年06期 v.27;No.253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3K]
    [下载次数:7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国际环境变化趋势的若干思考

    王新奎;

    以2018年初美国对中国发动"301调查"为标志,全球经济正式进入"大变局"阶段。这一阶段将长期呈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全球贸易规则重构、数字经济全球化鸿沟扩大三大特征。我国对外开放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1.全球供应链和生产布局调整速度加快;2.重构不同市场结构经济体之间互惠减让模式的压力日益增强;3.创新数字经济全球化规则体系的进程变得更加复杂。对此,我国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对外开放新战略。这一新战略的提出迫切需要我们对全球经济"大变局"做出一系列的反应,其中主要包括:1.做好从"贸易战"转向"规则战"的准备;2.尽快突破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瓶颈;3.为弥合数字经济全球化鸿沟做应有的贡献。

    2020年06期 v.27;No.253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变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余淼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多边经贸合作趋向停滞、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的新挑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模巨大的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聚集链明显,交易成本较低是中国开展双循环的优势和基础。内循环重点要做好:1.以中性原则推进要素的市场化;2.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3.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4.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5.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融合;6.通过重点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外循环,第一大重点是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切实落地,第二大重点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要巩固中国全球价值链中心节点位置,重点关注发展数字贸易,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

    2020年06期 v.27;No.253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10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2 ] |[阅读次数:1 ]
  • WTO上诉仲裁机制的建立

    杨国华;

    WTO上诉机构从2017年开始危机显现,随后情况不断恶化,终于在2019年底停止运作。在此期间,有专业人士提出了上诉仲裁的设想,以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仲裁条款作为上诉依据。欧盟与加拿大和挪威先后签订了双边协议,将这种设想变为现实。2020年,23个成员建立"多方临时上诉安排",并且选定10名仲裁员,至此上诉仲裁机制成为WTO争端上诉的替代方案,用于审理成员之间的上诉案件。该机制建立在WTO上诉程序基础之上,从受理案件到做出裁决,步骤完整;从继承经验到克服缺陷,设计周全。上诉仲裁机制不仅为上诉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具体规则,而且为未来上诉机构的完善做出了尝试,成为国际组织应对危机的典范以及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积极参与了上诉仲裁机制的构建。

    2020年06期 v.27;No.253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经贸探索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地区、行业和城市规模异质性的分析

    杨校美;

    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出发,利用2005~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改善;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缓解资本错配,但对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改善资本错配的同时会恶化劳动力错配;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资本错配的正向作用不显著,但会加剧劳动力错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改善资本错配的同时会恶化劳动力错配。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改善资源错配;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改善资本错配,但会加剧劳动力错配。

    2020年06期 v.27;No.253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

  • 营商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贺大兴;王静;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需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挥这一作用的重要前提。探讨高质量发展与营商环境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营商环境改革的经济意义,而且可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弗雷泽研究所和Polity IV提供的217个国家(地区)2000~2017年的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等方法,考察营商环境对投资结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金融深化、能源环境、性别平等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会显著改善经济体的发展质量。使用区域内邻近国家(地区)营商环境平均水平作为工具变量,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作为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符合预期。

    2020年06期 v.27;No.253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丛

  • 《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法理冲突与规则重构

    周阳;

    在人类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制定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消除传染病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延续,凸显并加剧了其在国家主权、人权保护及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法理冲突。一些国家不认真履行条约所规定的监测与通报义务,对国际旅行与国际贸易频频采取过度限制措施,特别是美国等国刻意将新冠肺炎疫情污名化、政治化,严重损害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法秩序。为此,《国际卫生条例(2005)》亟需从文本、机制、机构及秩序四个方面进行规则重构。中国是该条例的缔约国,也是一个崛起国和负责任的大国,应秉承人类公共健康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推动该条例的变革。

    2020年06期 v.27;No.253 6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国际经贸关系与治理

  • 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理论与实践——兼析“制度型开放”

    王宝珠;王利云;冒佩华;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是中国对国际经济关系认知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尽管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理论仍在动态发展与持续完善过程中,但其已经具备一个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所应具备的独有特征,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合作共赢"的理论内核、"共商共建共享"的路径选择。中国正通过"发展"、"破旧"、"立新"三个层次有条不紊地进行新实践,并已经为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话语能力和创新路径等先行经验。十九届四中全会所强调的"制度型开放"与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演进过程的"制度形成阶段"相对应,意味着新型国际经济关系开始由初步理论与实践经验走向制度化。

    2020年06期 v.27;No.253 8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1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对新形势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的再认识

    王震;

    "长臂管辖"不仅是美国对外司法霸凌主义的体现,也是冷战后美国全球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通过复杂的制度设计披上了貌似"人道"与"合法"的外衣,但本质上仍是以非战争性的"胁迫"手段迫使或威慑其他国家遵照美国的规则和利益行事。强大的金融和军事霸权、遍布全球的情报网络、领先各国的司法能力及其战略传播能力共同构成了美国"长臂管辖"的根基。在国际政治中,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的"长臂管辖"行为在理论、道德和实践等层面都存在着很大争议。随着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已越来越政治化。面对美国"长臂管辖"政策的新变化,需要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这一政策,并积极应对其可能带来的潜在后果。

    2020年06期 v.27;No.253 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3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管理世界

  • 企业跨国并购交易完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

    翟育明;王震;王春华;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功率较低的问题,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65起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了技术势差、并购经验、并购路径、政治敏感性行业以及企业性质对并购交易完成的影响机理,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如何构型以促使并购交易完成。研究表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完成有5种模式:以稳取胜、风险规避、风险对冲、谨小慎微以及顺势而为,并得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完成具有不同路径的结论。

    2020年06期 v.27;No.253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陈玉萍;高强;谢家平;

    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A股中开展国际化研发活动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研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明确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研发国际化的广度和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均存在倒"U"型关系;吸收能力显著调节了企业研发国际化广度、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研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合理范围内能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但如果超过一定阈值,研发国际化将降低企业创新绩效。

    2020年06期 v.27;No.253 11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20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