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研究┃区域贸易

  • 中国加入CPTPP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周汉民;黄骅;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被学界称为21世纪贸易自由化最高标准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加入CPTPP非常有必要,不仅就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而言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国策和大国外交战略相契合,而且在经济层面上可以对中国经济与贸易投资效益的提升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更能在规则与法律制度层面有力促进中国国内法律规范对标最高国际经贸规则,并对中国参与当今国际经贸规则和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CPTPP既是双赢的选择,而且也非常可行,并可以说正当其时,不仅中国稳定良好的国内政治环境和中国高层领导对于加入CPTPP的强烈政治意愿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国内政治保障,而且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加入WTO20年来以及近十年来在区域自由贸易和国内自贸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中国加入CPTPP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制度基础。中国应当通过加强相关研究,及时启动加入谈判,并通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做好加入的准备。

    2021年03期 v.28;No.256 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2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RCEP成员国数字技术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双边贸易流量历史数据的考察与分析

    吴中庆;戴明辉;

    本文以RCEP成员国数字技术兴起对贸易成本的影响效应为研究对象,以2002~2017年期间双边贸易历史数据为研究样本,选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考察与分析。研究发现:⑴数字技术对贸易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⑵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技术对贸易成本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但减速放慢;⑶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其数字技术负向影响贸易成本的作用程度表现出"反直觉"的减弱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规模具有弱化数字技术负向影响贸易成本的调节效应,其原因是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引起国内贸易的增长超过国际贸易,说明数字经济对"内循环"的贡献超过"外循环"。本文深化研究了RCEP成员国数字技术的贸易成本效应,引申出要在区域内促进数字技术应用和跨境数据流通等规则启示。

    2021年03期 v.28;No.256 1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2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经贸焦点┃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加征关税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王晓燕;李昕;鞠建东;

    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已逾两年,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就中美加征关税影响的绝大部分研究结论具有较高一致性:加征关税会对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产生不利影响;加征关税有害于中美两国福利水平,无助于解决中美贸易失衡、无助于美国制造业就业回流、无助于实现更公平的贸易格局;加征关税恶化了全球贸易形势并对第三国产出溢出影响,具体方向取决于受影响国贸易结构及其与中美在特定产业的竞争关系。在回答中美加征关税对中美两国影响谁更显著,人民币贬值是否有助于缓解关税短期冲击,以及加征关税是否对全球多边格局产生长期的结构性影响等方面,国内外学者依然存在争论,成为后续持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2021年03期 v.28;No.256 3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2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对华贸易政治的实施策略分析——中美经贸摩擦视角

    周金凯;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与调整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中美经贸摩擦升级阶段,美国实施的"加征关税""产业回归"和"WTO改革"等措施正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美国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对华贸易政治策略,从经贸、技术、投资和规则层面约束并延缓中国的发展态势,继续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拜登执政后,受国内贸易政治氛围影响,中美经贸摩擦将向金融、科技、国际规则和制度层面延伸。为此,中国既要坚守经济安全底线,积极参与中美双边经贸谈判,又要优化投资环境,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吸引力,并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区域经贸合作,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进行制度改革创新,推动"后疫情时代"数字全球化的发展。

    2021年03期 v.28;No.256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2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经贸探索

  •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

    蒙英华;

    通过利用高频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在短期内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直接的负面冲击,长期还将通过各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与全球价值链。(2)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冲击要比货物贸易更为严重,而且对传统服务贸易的冲击最为明显,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由于具备抗危机性特征,因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无法抵消传统服务贸易的下降趋势;短期内疫情对商业存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FATS)同样构成不利因素,但长期并不会影响中国对外资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的吸引力;疫情在短期内对中国服务外包造成冲击,而且离岸业务受冲击程度要大于在岸业务。(3)疫情对日本出口中国的旅游和运输服务产生的负面冲击较大,但中日双边也出现了逆势增长的服务贸易部门,疫情爆发后日本更倾向于对欧洲进行服务出口,同时试图通过以进口来源地的分散化以实现"产业链安全"目标。(4)中美双边服务贸易规模下降程度尤为严重,而且美国明显增强了与新加坡、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的服务贸易联系,意欲用其他国家来取代与中国原有的服务贸易联系。

    2021年03期 v.28;No.256 60-7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2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丛

  • 检察提前介入职务犯罪调查中认罪认罚的一体化探讨

    许健;

    监察委员根据需要提出书面商请,检察机关指派员额检察官提前介入职务犯罪调查,依法进行监督式配合和引导式制约。监察委员会主导调查和移送起诉,需要明确提前介入阶段两个主观"认"的客观判断,把握提前介入调查阶段"罪、罚"的认定,精确提前介入阶段"从宽"的考量。同时对证据进行收集、固定和完善,以及对调查补证的思路、方向、重点等内容进行调整。整个诉讼中检察处于主导地位,监、检配合融通并监督制约关系让据以认定认罪认罚的证据能够按照个案特点进行收集和审查,符合庭审和裁判要求,提高职务犯罪的调查和起诉质量,保障被调查人的权利。以提前介入亲历性的监、检配合并制约的办案模式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犯罪一体化指控体系。

    2021年03期 v.28;No.256 7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司法治理的传统智识——以古代地方官“无讼”与“听讼”实践为中心

    吕丽;邱玉强;

    "以民为本"是我国古代司法治理的核心,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惠施于民"、"德教于民"、"刑威于小人,使之为民"等具体原则。"惠施于民"的根本在于与民同利,"德教"与"刑威"相辅为用亦是"惠"之表现。地方官以"以民为本"的理念,主导着治狱理讼之实践。导民"无讼"是救过于未然之策略,重视"明德既明"的作用,以榜文告示的形式广开示谕惠德教民、刑威于小人,以有限合理的方式和处事情以息民争;对于已然之讼狱,要重视听讼折狱以定曲直雪冤枉的裁判功能。"罪因情科,案凭证定"之处断在于使民信服。作为辅助性的"用谲"虽可"得情",但又不可为常,以免不正之"谲"肆虐于民。我国古代的司法文明对于当今的司法治理具有镜鉴与启示意义。

    2021年03期 v.28;No.256 8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管理世界

  • 国际投资新规则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郑燕霞;

    随着高标准国际投资新规则的实施,我国企业以对外投资获取外部技术,进而快速提升研发能力的创新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考察了国际投资新规则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投资新规则的实施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利用对外投资提升创新的能力;国际投资新规则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受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影响,相比私有企业国际投资新规则对国有企业获取外部技术溢出的负向影响更大;国际投资新规则对不同投资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于其他行业,国际投资新规则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更为不利。

    2021年03期 v.28;No.256 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国际经贸关系与治理

  • 从公共卫生危机到地缘政治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化的生成机制、影响与对策研究

    解楠楠;邢瑞磊;

    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全球地缘政治竞争由双边贸易、区域安全向全球性、全领域方向发展,呈现出体系性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化是"自上而下"结构路径和"自下而上"单元路径两类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后疫情时代,国际体系转型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强,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同步增长成为新常态,国家安全日益复杂化,区域经济和安全竞争加剧,国际安全治理重要性上升。为此,有必要探索开放性安全共同体理念和国际安全清单,以区域和国际组织为平台,构建国家、区域和国际三级联动全球治理体系。借此,中国可以继续贡献创新理念,扩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

    2021年03期 v.28;No.256 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1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