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研究

  • WTO协定在国内法院的适用:中国入世廿年的理论与实践

    彭岳;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据此,WTO协定被排除在可适用的法律渊源之外,此前关于国内法院是否适用WTO协定的争议就此告一段落。中国入世之后20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该规定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引发了进一步的理论争议。特别是,该规定所引入的一致性解释原则并未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实质影响。在司法实践越来越趋向于完全排除WTO协定国内直接适用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利用一致性解释原则缓和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紧张关系,则很难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确WTO协定不可适用的范围和程度,将遮蔽的法律问题揭示出来,同时强调一致性解释原则在涉外案件中的不可或缺性。

    2021年04期 v.28;No.257 5-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国际经贸规则改革的美国基调和中国道路选择

    肖冰;

    拜登政府上台后显示出美国回归多边、重新主导国际经贸规则改革的态势,但其立场导向和政策举措却与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及基本原则有所背离:实体上"去差异化",主张去除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成员之间的待遇差异和不同经济模式成员之间的体制差异;程序上"去司法化",拆除上诉机制并意图削弱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属性;实施路线上"去多边化",推行"区域迂回"和"诸边纳入"等多种方式实现规则再造。基于中国"全面战略竞争者"的定位,美国在改革中集中针对、遏制中国是不言而喻的,但与此同时,其改革主张还有着更为复杂关系和深层因素的多重考量。中国应当避免误入美国预设的话语陷阱,在坚持原则性立场以不变应万变的同时,准确评估并区分实体、程序和实施路线所涉及的不同问题及其指向,进而确立务实灵活、分而治之的应对策略。

    2021年04期 v.28;No.257 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1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多边贸易体制的普遍性困境及其突破

    于文婕;

    WTO改革的"包容性"方案针对的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普遍性"困境:在规则上,"市场化"标准难以形成普遍性共识;在体制上,特殊与差别待遇的存续与升级之争导致规则的普遍性适用分歧;在法理上,多元成员间的现实差异和为实现形式普遍性而内嵌的融合机制,导致了多边体制内生的"普遍性"悖论。该困境的溢出效应表现为多边体制外"市场化"规则的普遍性升级和泛区域小多边机制的普遍性效应。当前权力与规则双驱并行的国际造法现实,决定了多边体制改革的包容性进路,即在多元差异化主体间的最底线求同。中国应以包容的"多元共同体"为目标,重视小多边造法活动的普遍性辐射效应,主动提供区域治理公共产品,以有效引领普遍性困境的突破。

    2021年04期 v.28;No.257 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9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贸探索

  • 服务业开放、海外业务与就业——基于服务业上市公司的PSM-DID研究

    陈丽娴;

    在中国服务业企业海外业务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探究服务业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对就业的影响及其中间机制,这对缓解中国当前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ID以及PSM-DID实证检验了服务业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及服务业开放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显著提高了企业就业规模;从就业结构来看,对企业高学历人员占比的影响并不明显,却显著降低了企业技术人员占比;服务业开放加剧了服务业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效果。上述结论表明协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就业优先战略和引入高质量外资是优化就业结构、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路径。

    2021年04期 v.28;No.257 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区域贸易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产地累积规则辨析

    崔凡;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使得贸易商可以在15国范围内实现区域累积,这使得优惠关税的享受更为便利。通过对比RCEP与其他经贸协定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本文指出,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在目前阶段为区域内的非完全累积规则,今后有可能发展为完全累积规则。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既适用于增值标准,也适用于非增值标准。在存在关税差异的情况下,原产地累积规则存在一些特殊规定。企业应当全面掌握相关规则以便灵活运用。

    2021年04期 v.28;No.257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0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策略

    崔庆波;

    自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美国优先"政策以来,针对中国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实施了大量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态势有所抬头。在多边贸易自由化陷入危机的背景下,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是中国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优先选择。在分析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现实背景及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本文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归纳为歧视效应、排斥效应、转移效应、屏蔽效应、冲击效应、锁定效应和割裂效应,并提出区域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第三国效应、贸易效应、集聚效应、融合效应、稳定效应、升级效应和垫脚石效应,有效抵消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有利因素及实施策略。

    2021年04期 v.28;No.257 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2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管理世界

  •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企业研发创新

    张晓莉;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包含进口汇率与出口汇率的企业模型论证人民币汇率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决策与成果,然后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两大企业层面数据库,通过计算企业层面进口加权实际有效汇率、出口加权实际有效汇率,验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通过进口成本效应与出口收益效应对企业研发投入及创新成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汇率的升值会显著增强企业的研发创新,进出口汇率的变动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产出产生相反的影响;出口加权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会显著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进口加权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会显著促进垄断性企业研发创新;人民币升值对于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会由于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的行业企业与一般进出口企业相比在面对进口与出口加权实际有效汇率时对自身研发创新会呈现出异质性结果。

    2021年04期 v.28;No.257 9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

    田启涛;葛菲;

    随着服务型组织对服务质量和品牌建设的重视,研究者展开了对一线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研究。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中介机制及其边界条件。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本文通过员工工作重塑这一中介变量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品牌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假设了组织结构特征对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对两家保险公司365名客户经理及其直接主管的三阶段调查,对以上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理论预期。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支持员工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积极表现。

    2021年04期 v.28;No.257 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1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