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2014年3月27日晚间裁定中国诉美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胜诉,这意味着美国商务部过去数年间对中国产品发起的26起双反措施将得以撤销。按照美国对中国双反调查仲裁前一年的出口额计算,此项结果将影响中国企业每年超过72亿美元贸易额。 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此裁定表示,这将动摇美国贸易救济中的两个体制性问题:双重救济做法及关税法修订案(所谓GPX立法,是指2012年3月13日美国通过GPX立法,从2006年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追溯反补贴税)。 按照WTO程序,美国将执行相关裁决,修改、撤销有关措施。中国如认为执行不够,还可在WTO框架下再次起诉,此判例都将会对今后审理同类案件有借鉴意义。 2006年11月至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美国的24种产品发起双反措施,涉及到的产品包括太能能电板、轮胎、无缝钢板、油井管等。受双反措施影响,中国出口美国的相关产品承受高额税负成本,如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被征收的反倾销税就高达29.93%。 中国商务部表示,美商务部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复审中,频繁采用“目标倾销方法”认定倾销幅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已成为当前中国产品输美的重要体制性障碍。 中国在诉讼中认为美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和裁定时采用了错误计算方法,而直接后果是,把中国本来没有倾销的产品认定为有倾销,把本来仅有小幅倾销的认定为大幅倾销。 2012年9月,中国将系列同类案例以打包形式向WTO提起诉讼。按照WTO官网公布的专家组最终报告,美商务部在2006年至2012年间对中国发起的25起双反调查中,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却未避免双重救济的税额调整,违法了相关协定。 但是,对于美GPX立法,专家组报告表示并未违反世贸规则,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对此感到遗憾”。 按照WTO规则,美国可在60日内提起上诉。(作者刘利平) 【新闻链接】商务部肯定世贸认定美国双反违规:美方应改正 日内瓦时间3月27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关税法修订案世贸争端案专家组报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此发表谈话表示,专家组支持了中方在双重救济方面的主张,认为美国商务部在2006年至2012年间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未能进行避免双重救济的税额调整,违反世贸规则。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沈丹阳指出,本案年涉案金额逾72亿美元,涉及中方重大贸易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世贸组织裁决,尽快改正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确保中国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沈丹阳表示,专家组认为,美国2012年3月13日通过关税法修订案,追溯授权美调查机构自2006年11月20日起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不违反世贸规则,中方对此感到遗憾。 沈丹阳进一步表示,中方目前正在评估专家组报告,并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新闻链接】 WTO裁决稀土案中国落败 日媒多次炒作放风中国已输 一如此前日本媒体“预判”,世贸组织(WTO)26日晚间公布的稀土案专家组报告,认定中国对稀土等相关产品的出口税及出口配额管理措施违规。鉴于此案的复杂性及WTO相关仲裁程序,稀土案远未“尘埃落定”,一些国家指望藉此重温“以黄土价购稀土”的旧梦,也注定止于“单相思”而已。 纵观此案中日媒体的表现,颇耐人寻味。去年10月份,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便“爆料”称WTO已裁决中国败诉,一度造成国际稀土市场动荡。本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再度称中国已输。 “作为原告方,日本有直接的利益,其选在裁决公布前违规报道,压低国际稀土价格、从中渔利的意图很明显。”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向中新社记者指出。该官员并透露,鉴于日媒此举已构成泄密,中方已向WTO交涉。作为回应,26日公布的专家组报告中亦对此行径进行了不点名谴责。 事实上,上述“小插曲”何尝不是此案的一个缩影。作为原告方,美欧日抬出WTO规则压制中国,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以最低的价格买到稀土。原告方所“选择性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一度无序的稀土私采乱挖已对中国多地环境构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稀土开采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已影响多个地区及重要水系,其中很多环境问题是无法修复的。”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向中新社记者指出。张安文以重稀土产地江西赣州为例称,该地位于东江水系的源头,近年来却因稀土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初步估算,该地区恢复生态至少需要38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轻稀土产地包头也曾因滥采导致水污染,威胁黄河中下游水质安全。 正是出于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中国政府对稀土等相关产品采取了征收出口税及出口配额管理措施。但专家组报告认为这些措施并不符合WTO相关规定及中国入世承诺。 “我们对于WTO的上述裁定深表遗憾。”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表示,“我会将对WTO裁决报告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评估裁决结果对中国稀土行业和我会会员企业的影响”。 中新社记者注意到,在裁定中国违规的同时,专家组报告亦确认了资源主权原则,认可中国以可持续发展方式行使自然资源主权的权利,赞同中国实施了资源综合保护政策,并对中国在资源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予以肯定。 “专家组报告的这一表态有着积极意义,表明WTO并没有否定中国政府的初衷,没有否定中国政府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刘敬东如是向中新社记者分析。 刘敬东注意到的另一个积极动向是,与此前WTO专家组裁定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违规“全票通过”不同的是,此次专家组三位专家中,一位专家组成员基本认可中国立场。刘敬东认为,这一细节差异表明了WTO对中国立场的逐渐认可。 普遍认为,2012年最终裁决的9种原材料出口案与稀土案很是相似,也正是受前案中国败诉的“启发”,稀土案才被美欧日诉至WTO。有鉴于此,中国各界此前已经对稀土案的判决做了“最坏的打算”,此次裁决结果亦在意料之中。 而今,“第一只靴子”已然落地,但显然不要指望中国如故事中楼下那位“听客”一样,躺在床上静候另一只“靴子”的响动。 “根据WTO相关规则,我们有权在60天之内就一审裁决进行上诉。”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杨国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他同时称,目前正在评估专家组报告,尚未决定是否上诉。 事实上,早在稀土被卷入国际舆论的“风暴眼”之前,中国已行动起来。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旨在促进稀土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并实施了稀土开采、生产、稀土专用增值税发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3年开展稀土开采、生产、环保、打击走私专项整治行动,使稀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中国应加大稀土行业的整合力度,同时加强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利用。”张安文说,“与此同时,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构建稀土的多元化、稳定和可持续的供应体系。” 显然,这一切都只是个开始。

上一篇:高虎城会见WTO新任总干事阿泽维多

下一篇:WTO总理事会批准塞舌尔的入世协议